学黄梅历史,传余韵悠扬。为弘扬非遗文化,进一步推动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。必赢线路检测中心“黄梅戏保护与传承调研”实践小分队抵达来安县杨郢乡,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调研。
6月16日,小分队来到红星村一带进行走访调查。小队成员对当地老人、青年大学生等群体,针对黄梅戏的来源、戏曲文化及当代发展状况进行简单交流采访。黄梅戏又称黄梅调、采茶戏,起源于湖北黄梅,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,从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发展成为中国五大戏剧剧种之一,经历了漫长的岁月,具有丰富的表现力。在了解黄梅戏历史发展的同时,调研团队也真实感了到黄梅戏的独特魅力.
6月17日,小分队前往宝山村委会,正逢定远县曲雅黄梅戏剧团在此地排练。队员们对剧团团长任祺亮进行简单采访,通过交流,实践团了解到,任祺亮在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,为家乡传统文化宣传事业积极做贡献。他表示在疫情期间,剧团始终把每日练功作为第一要务,齐心协力,多措并举,采用新兴传播方法,借助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实现了黄梅演出,实现了自我革新,帮助剧团实现了走向未来的新发展、新突破。
6月18日,小分队赶赴红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进行志愿服务及观看演出活动。演出开始前,队员们协助剧团工作人员布置场地,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交流互动。据悉,台下观众不乏邻村村民特地前来观看的。整台戏曲晚会,演员扮相俊美,表演功底扎实,唱腔优美圆润,艺术水准高,黄梅戏《戏牡丹》、《万紫千红》,男声独唱《最亲的人》……轮番精彩上演。在接受队员们的采访时,观众们说:“以前闻所未闻的黄梅戏,这次初步认识它,原怕晦涩难懂,但此行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。”“内容朴实、幽默、接地气,演员的表情很到位,肢体语言也把控得非常好”,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们的一致好评。
此次实践调研活动,团队成员在走访中了解黄梅故事,在观演中感受传统魅力,在调研中品味非遗风采。深刻感受到了黄梅戏生于人民、盛于人民、传于人民的大众性和通俗性。在未来,实践团成员将立志发挥好新时代大学生的活力与斗志,主动担当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,为传承好、发展好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奉献青春力量。(通讯员:高鉴 初审人:余少兵)
终审人:黄永青